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八大要点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疾病。

  医院专家介绍,骨质疏松症也称为骨质缺少症,虽然骨质疏松症已经趋于低龄化,但目前该症患者主要还是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疼痛,主要为背部疼痛或全身疼痛,而且易骨折,身高会变矮或驼背。出现这些症状时,不少老年人都不重视,只是以为自己年龄大导致的。如果症状符合其中一项,就很有可能是患了骨质疏松症,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尽快治疗。“经常饮酒,抽烟每天超过20根,经常腹泻,女性闭经期提前,男性性激素水平低下,都有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医院进行检查。”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骨质疏松症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1)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2)妊娠、哺乳。

  (3)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4)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5)肝脏病。

  (6)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7)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8)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缩、伤后肌萎缩等。

  (9)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

  (10)类风湿性关节炎。

  (11)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12)其他原因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测量。

  健康生活方式、适当的饮食和营养保健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式,在骨密度加速降低的疾病初期,康复等物理治疗、以补钙和补维生素D为特点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如果骨质疏松患者已经发生脆性骨折和部分压缩性骨折,则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在骨密度加速降低直到出现骨折这一阶段,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各种形式的钙剂作为营养补充剂可称是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用药,降钙素、双膦酸盐、维生素D、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雷尼酸锶等均已经应用于临床。目前复方药物以及单克隆抗体药物如狄诺赛麦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人们在探索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面在不断取得进步。

  各种骨质疏松药物中,除了部分钙剂是非处方药(OTC),即患者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药店购买之外,其他药物都须经医生诊断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用药。

  药物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它就是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基本作用机理是影响人体骨代谢的平衡,因此合理、安全地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此,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以下8个要点:

1

长期用药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因骨的代谢比较缓慢,骨量的变化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显现出来的,所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药物的疗程通常要维持数个月乃至数年,因此患者不能急于求成,应做好长期用药的准备。

2

合理选药

  钙剂联合不同种类的维生素D是必要的,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肝肾功能状态选择不同种类的维生素D,有研究预示遗传因素对选择维生素D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钙片虽然是非处方药,但是还应该结合医生的意见一起选择适合自身的钙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

3

用药规范性

  骨质疏松药物可分为化学小分子药物、维生素类、激素类、单克隆抗体等类别,剂型也包括各种口服片剂、喷鼻剂、注射剂、皮下植入剂等,给药周期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有每日一次或二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甚至有每年一次等给药方式。剂型与剂量存在的差异直接影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患者应严格遵照医生和药师的用药指导,掌握正确的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和用药技巧。

4

疗效评估

  降钙素在治疗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作用,部分患者通常在治疗1个疗程(即4周)即可缓解疼痛症状,但是骨密度的变化至少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有所显现。

  对于该类药物,延缓骨密度降低的速率是比较现实的目标,而不是增加骨密度。检查体内骨生化标记物的水平也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但这些生理指标通常在用药3到4个月后才出现一些变化,而且这些指标的变化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和解读。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近期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终极目标是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提高生命质量。

5

用药安全性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长期的,除了缓解疼痛、改善骨密度等疗效指标以外,用药后的安全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加重要。许多患者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了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客观、科学地面对,例如应该权衡药物治疗作用的获益和用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药物治疗、调整甚至停止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了不适或可疑的副反应,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同时保留所服用的药物包装(包含药品名称、批号等信息),以便医生和药师判断因果关系,为采取必要的措施提供依据。

6

联合用药

  许多骨质疏松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性或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正在服用降压、降脂、降糖、消炎镇痛类等药物,患者就诊时应告诉医生和药师自己的用药史。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作用叠加或作用相抵,直接影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判定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时,是否联合使用的药物以及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7

用药依从性

  建议老年患者将自己的用药情况记录在本子上,包括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服药方法、服药起至时间等,如果将骨密度、生化等检测报告一起保存则更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主治医生和药师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甚至可以加入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系统,这样有利于获得一些相对系统的治疗。

8

新的药物治疗机会

  获得国家资质认定的医疗单位可开展骨质疏松新药或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通常比常规治疗有更加完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患者将有机会更早地获得新的药物治疗方法。这些临床研究必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和医疗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为确保患者自身的权益,患者在参与这样的临床研究之前应了解研究的过程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治疗时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骨质疏松患者就会与健康人一样享受美好和谐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6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