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科高频考点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在即,为了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心血管系统的知识,并对重要内容做了强调,希望大家可以认真总结,好好复习!

一、心律失常

  1、心房颤动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心电图表现包括: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次/分;②心室率极不规则;③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表现为:①心率~次/分,节律规则;②QRS波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形态异常;③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保持固定关系;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治疗:急性发作期如果患者心功能与血压正常,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首选药物为腺苷静注,无效改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3、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

  (1)提前发生的QRS波,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节律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4、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的心电图特征为: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QRS波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次/分,心律规则,但亦可略不规则;④心房独立活动与QRS波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对确立室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临床表现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AMI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

  根据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程度,AMI引起的心力衰竭按Killip分级法可分为:

  I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

  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Ⅲ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

  Ⅳ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这些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MI的敏感指标。

1.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狭窄。

  2.动脉导管未闭小儿多在生后10~15小时内在功能上关闭,2~3个月解剖上关闭。

  3.3mm的房缺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8mm的房缺一般不会自然闭合。

  4.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5.右向左分流:法洛四联症。

  6.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7.(1)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3)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以上。

  8.低钾血症:指血清钾3.5mmol/L,缺钾症状,如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U波增大。

  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的表现: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运动功能以及智力发育迟缓。

  10.血清25(OH)D3(正常值10~60μg/L)和1,25-(OH)2D3(正常值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11.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佝偻病诊断的“金标准”。

  12.热性惊厥:首选地西泮。

  13.苯巴比妥:常用于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14.麻疹的出疹顺序: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15.幼儿急疹:热退疹出。

  16.水痘: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

  17.猩红热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疼性传染病。

  18.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发疹性疾病。

1.初级保健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策略。

2.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对症防治。

3.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4.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是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5.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是指——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6.针对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医生建议其戒酒、控制体重是——第一级预防措施。

7.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8.预防中一级预防的重点是——避免接触致病因素,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9.预防中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10.医生用降压药控制病情进展是——第三级预防措施。

11.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第三级预防。

12.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疾病筛检。

13.属于健康观内容的项目是——三级预防。

14.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15.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变异系数。

16.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17.构成比用来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18.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相对数。

19.统计工作的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设计。

20.统计推断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1.统计分析包括——总体估计和统计指标描述。

22.统计表的主语通常放在统计表——左侧。

23.正态分布的特点有——算术均数=中位数

24.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率。

25.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2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27.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28.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疾病,健康,突发事件。

29.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是——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30.目前适用于我国的流行病学定义是——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1.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32.促使一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改变的决定因素是——信念(态度)因素。

33.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模式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

34.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

35.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36.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37.健康管理的首要步骤一般是——收集健康信息。

38.人群健康策略强调的是——







































苯酚价格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