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犯越州,建炎四年()正月犯明州,高宗南逃入海。此时李清照携带大量古玩字画,一路追随御舟,于正月三日以后至章安行在,十八日随御舟沿海路至温州,她采用梦境的方式来描绘其中的航程生活,写下了一首内涵丰厚、意味悠长的《渔家傲》,气势豪迈有太白风范,丝毫不输苏轼辛弃疾。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以风格的瑰奇豪放而为人称道,与《漱玉词》的清倩、柔美格调相去甚远,或许可看作是易安词的别调。其实这与李清照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南渡以前,李清照生活较为安逸,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她“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也变得开阔宏大。
从记梦中之景开始,开篇便展现了一幅雄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画卷。深邃的天宇、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构成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而“转”“舞”两字,则形象地再现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随着黎明的到来,天上的银河似乎也在旋转一般;海上千帆竞发的状态,好似神帆的飞驰、升降。船摇帆舞,星河斗转,既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充满了神秘和灵动。此时作者的内心也随着荡漾、涌动,恍似渡了银河,飞升到了九天云外中。
“仿佛”三句便是天庭之上的生活片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她回到了天宫,听到了天帝关切地询问她将去何方,这俨然是一个态度慈蔼、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仅是一句简短的问候,却饱含着浓浓的温情,也许这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的企盼吧,此时她颠沛流离,最渴望的就是有人关心,生活平静,不再飘摇无根、身似浮萍。但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罢了,她的希望只能借助梦境才可以实现。
下阕开篇便是作者对天帝的答话,“路长嗟日暮”倾诉了现实生活的坎坷。作者把“路长”与“日暮”提出来,刻意要说明二者的尖锐矛盾,“路”既是现实之路,又是人生之路,词人借日暮,感叹自己已值暮年,而希望不得实现,她的希望是什么?无非是国家安定,生活幸福,婚姻美满,诗词妙绝。
“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作者吐露的苦衷,原来她与杜甫一样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的确“巾帼不让须眉”,但是一“谩”字便将她内心的愁怨表达殆尽,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身逢乱世,欲诉无门,也只有通过幻想的方式,面对理想的天帝才能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愤懑,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李清照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女词人,她高洁傲岸,目无下尘,自然不愿屈服于凄凉、残酷的现实中,于是发出强烈的呼声:“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去追寻她心中的精神乐园,她希望大风不要停住,将自己送到理想的“三山”,从而宕开尘世的一切羁绊,驾着篷帆轻舟,驰骋在海上仙境中,真是气势豪迈,风神摇曳。
但她真的能做到吗?只不过是南柯一梦,梦醒了,依旧是凄怆满眼。这首词巧妙地借用典故和梦幻,构造了奇谲的意象和缥缈的意境,形成了瑰丽奇特的独特风格,气度恢弘、格调雄奇,开南宋辛派浪漫主义词风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