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的一首热血少年行,男儿作健向沙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http://www.t52mall.com/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

黄景仁一生穷困潦倒,长年漂泊江湖,贫病交加,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因而形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

所以他的诗往往洋溢着穷愁愤慨之情,但下面这首《少年行》中却充满豪气,与他的多数诗篇判若两人。

这一年,诗人年值十八岁,意气风发,负笈游学扬州,这时他血气方刚,对未来满怀憧憬,十分渴望为国家而献身,建立一番功业。于是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诗来借以抒发豪情壮志。

《少年行》

黄景仁〔清代〕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这首诗的大意是:

好男儿振奋雄心戍边卫国奔赴沙场,喜欢登上高台远眺,而不是为了望乡。

高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间宝刀与天边明月相映着迸射寒光。

《少年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类,本出于《结客少年场行》,多咏年轻人轻生仗义、任侠游乐之事。此诗抒写了向往建功立业的豪情,风格明快,意境壮美。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这两句是写好男儿应去从军,在沙场上逞英豪,建功立业。心中只想登上高台,封侯拜相,哪里会有什么乡愁乡思?

“作健”,成为一个健儿,语本北朝民歌《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不望乡”意为不思念故乡亲人,无任何顾虑,一心杀敌。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这两句诗人想象自己正宝刀在手,站在高高的太白山上,几乎头顶青天。其时,月色朗朗,月光刀光彼此辉映,分外明亮。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远在陕西,身处扬州的仲则安能见之?其实,这只是虚拟之笔。这里的“天尺五”,也是山高近天的意思。

诗人为自己塑造的是一个高大光辉的理想化的形象。为了突出形象之“高”,让人物站在以高闻名的太白山上;为了强调其高,连用了两个“高”字,又用了表示距离的数量词“天尺五”加以具体化。

为了突出形象之光辉照人,不仅让人物手握光可鉴人的宝刀,而且又让明月照临,使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焕发。

全诗将一位欲为国效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令人振奋不已。全诗语言豪壮,激昂慷慨,堪称诗人少年时代的一首佳作。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光,在这时期“作健向沙场”,让“宝刀明月共辉光”,即拿起武器戍守边防,建立功业,无疑是十分光荣的。

致敬那些奋斗在抗洪一线的少年们,虽然你们还是少年模样,但是老百姓看到你们却是无比的心安,少年就当如你们一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11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