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对宝宝影响深远的事,看到第3个,我

今日回复「益火」

全文约字

阅读需要

3min

说到宝宝,那都是每个家庭里捧在手心的宝啊。各家宝妈都有自己带宝宝的方式,方法千千万,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宝宝健康成长。

有时候,看着人家宝宝不到一岁就戒掉纸尿裤了,自己宝还得穿着纸尿裤满地儿爬,但千万别觉得此刻还穿纸尿裤就是咱落后了。

每个宝宝体质不一样,有些宝宝看起来长得好,但是并不代表你就真的全做对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十件事,宝妈们可以自己做个小检测。

一、出生后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

中国营养学会年8月1日发布的《0-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就曾明确强调: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这是因为母乳是婴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

妈妈分娩后应该尽早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不管你感觉有没有下奶,都应该坚持让宝宝吸吮从而帮助刺激乳汁分泌。过早让宝宝喝配方奶会大大增加孩子成为易敏体质的风险,今后牛奶过敏、湿疹、鼻炎、哮喘的机会都将明显增多。

总之,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别总担心宝宝会饿着而早早喂配方奶,实际上新生儿的胃容量很小,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在最初的72小时即使不进食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二、出生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

母乳中维生素D缺乏,这种维生素是骨骼发育的必要元素,并且可以预防疾病,如佝偻病。

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母乳宝宝和混合喂养宝宝都应该补充维生素D,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应该补充。(之前很多说法是“出生后数日”或“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充,最新版《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已修改)

(1)纯母乳宝宝必须坚持每天补充IU(国际单位)维生素D,最好不要停停补补。

(2)喝配方奶的宝宝如果奶量达到-nl/天,则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否则需要计算维生素D差额补充至IU每天。

(3)无论哪种喂养方式,6个月内的婴儿都无需补钙。

三、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儿科学会(AAP)以及中国营养学会都一致建议:宝宝出生后的0-6个月内应尽量纯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对“纯母乳喂养”是这样定义的:

纯母乳喂养(exclusivebreastfeeding),即只给孩子喝母乳,除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以外的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统统不喂。

也就是说不但辅食不能吃,就连水、果汁、蔬菜汁这些都是不能添加的。不得不说,我们身边坚持做到了“纯母乳喂养”喂养的妈妈真是太少了,一是大家对母乳喂养的常识了解不够,二是老辈们的“育儿经”实在太多了,三是奶粉商们的“洗脑”营销太成功。

四、满6个月大时起添加辅食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对宝宝的健康最有利。

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加拿大儿科学会以及中国卫生部等权威组织机构,都一致建议满6月龄后再开始添加辅食。

太早添加辅食,会给宝宝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还会增加宝宝食物过敏的风险,类似于拉肚子、便秘等头疼的问题都有可能接踵而来,过早添加辅食还会增加日后超重的风险。

过晚添加辅食会带来贫血、营养不良等一系列营养问题,而且也不利于孩子吞咽固体食物能力的锻炼。

五、第一颗牙萌出后开始刷牙

没错,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需要刷牙了。

关于如何保护乳牙,下面几个建议一定要记住了:

(1)没出牙前,每天早晚用指套或纱布擦拭宝宝的口腔和舌头;

(2)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需要开始刷牙,建议使用专用婴儿牙刷或纱布蘸清水刷牙;

(3)乳牙长齐后,建议用豌豆大小剂量的含氟牙膏刷牙(高氟饮水地区选择无氟牙膏),不会吐的宝宝可以使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

(4)一岁之前就应带孩子看牙医;

(5)养成睡前清洁牙齿的好习惯;

(6)最好改掉一边喝奶一边睡觉的习惯;

(7)少吃甜食。

六、1岁前辅食不能加盐

这个想必很多年轻妈妈都已经知道了,只是生活中要施行起来那叫一个艰难,婆婆、老妈们个个跳出来阻止你,哎,难哪!但,该坚持的必须得坚持!

奶和天然食物中含有足够的盐(钠),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

摄入过多盐会加重宝宝的心脏、肾脏负担;盐摄入过多还会影响孩子体内对钙、锌的吸收,容易导致孩子缺钙、缺锌;婴儿的味觉还处在发育当中,加盐或其他调味品容易导致孩子挑食或厌食。

七、1岁前不能喝纯牛奶

纯牛奶无法被婴儿轻松地完全消化,而且营养成分也不如配方奶均衡,另外所含的脂肪类型对这个阶段的婴幼儿也不是最健康的,所以最好不要给1岁内的宝宝喝纯牛奶。

但咱们国内的普遍现象是,1岁后很多家长也不敢给孩子喝纯牛奶,这就有些走入误区了。

(1)1岁后,婴儿就可以喝纯牛奶了。较胖的宝宝建议喝脂肪含量只有2%的低脂奶;

(2)2岁内的宝宝不建议喝脱脂奶或1%脂肪含量的低脂奶;

(3)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婴幼儿满6个月后就可以尝试喝酸奶了。因为牛奶制作成酸奶后,牛奶蛋白已经被部分水解了,乳糖也被分解了,所以酸奶比牛奶更不容易引起过敏,而且更易吸收,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喝酸奶反而更加适合。

八、1岁后最好戒掉奶瓶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最好在12-24个月内戒掉奶瓶。

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则建议:婴儿应该在12-14个月内就戒掉奶瓶。

为什么要这样建议呢?这是因为研究发现,使用奶瓶的时间越长,宝宝长龋齿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而且长时间使用奶瓶还会影响牙齿发育。

口腔门诊发现,大部分牙齿咬合不正(如地包天)都与长时间使用奶嘴有关;长时间使用奶瓶容易摄入过多的乳汁或含糖饮料从而导致肥胖;宝宝使用奶瓶时间过长还会导致手部功能缺乏锻炼。

孩子满6个月大之后,妈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学会使用杯子(如鸭嘴杯、吸管杯)喝水或喝奶了,直至学会使用直饮杯。

九、别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宝宝新陈代谢快,耳朵容易长耵聍(俗称耳屎)。但少量的耵聍其实具有杀菌和保护外耳道作用的。而且随着宝宝讲话、吃饭咀嚼和头部摇摆等活动,大部分小块耵聍会自行掉出。

夏季气温高,宝宝本来就易出汗,而细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如果家长给宝宝掏耳朵的频率过高,容易造成细菌感染甚至出现炎症。

宝宝的耳朵清洁如果遇到家长不能处理的情况,医院的五官科请医生用专业的器具帮忙处理。

十、不要用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头部的长度约占身长的1/4,头部重量也约占全身重量的1/4,加上婴儿的颈部又欠缺支撑力,一旦受到摇晃,脑部组织便容易受到撞击,导致“婴儿摇晃综合症”。

此症发生后死亡率约25%,即使经过治疗,也有50%的几率会留下后遗症(如癫痫、四肢无力、语言发育障碍等)。

此外,也不能抱着宝宝旋转、在空中接抛宝宝、把宝宝抛到沙发或床上等。

宝宝身上的很多疾病或者一些问题,都是通过一些小细节日积月累,累积到一定程度便发生质变,所以宝妈奶爸们一定要做好预防。但是也别过于紧张兮兮,就算是事后发现自己做错了,也别过于纠结甚至自责不已了。只要大错误别犯就行啦,宝宝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