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小儿脾虚表现,给你的宝贝做一个健康检

关爱宝贝,从宝贝的脾胃开始!

小儿脾虚表现有:湿疹、黄水疮、鹅口疮、黄疸、手脚潮湿,这是表征。还会引起便秘、腹泻、痰多咳嗽,这是内症。

抗生素和吊瓶点滴加重小儿脾虚

01

由于现在抗生素和吊瓶点滴的滥用,现在的小儿、儿童的体质越来越差。因为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的有益菌,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儿童宝宝们的体质却越来越差了,儿童体质好坏的关键在于脾胃,脾胃一差,身体整体水平也就跟着降低。

又譬如缺乏微量元素,在西医看来可以引起的很多问题,在中医看来就是脾虚,吸收不好,所以脾虚是消化不良,吸收不好的根本问题所在,如缺钙会引起的佝偻病、盗汗、易惊等问题是脾虚造成吸收不好。

十大小儿脾虚表现

02

十大小儿脾虚表现,给你的宝贝一个健康检测评估

1.睡眠不宁、露睛;盗汗、半夜容易哭、容易受到惊吓。

2.胃口不好,饭量很小,挑食不爱吃主食。

3.肠道动力减慢、大便不通、初头干硬、后便烂,也就是寒性便秘。

4.白天爱出虚汗、稍一动就汗水淋漓(一般剖腹产生的孩子,有肺气不足的特点)

5.精神差,缺乏灵气(儿童独有)动整张脸都偏青青白白的苍白之色(少神)

6.面色黄或青灰,两眼之间有一条隐约的青筋。

7.眼、嘴、人中、鼻子周围,印堂等位置有隐约的青光泛出(跟脸颊的红润相比)

8.身体瘦弱、吃不长肉、不长个,发育迟缓,或者虚胖、胖而无力。

9.容易发困,上课睡觉,容易累、不爱运动(儿童阳气足喜动为佳)。

10.体弱容易感冒、儿童慢性病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要改变小儿的体质不难!

03

脾胃为后天之本,导致小儿脾胃虚弱变差变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不健康生活饮食方式所导致,小儿脾胃虚寒、脾胃虚弱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最主要的是影响发育或者从小就有各种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如果小儿已经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和表现了,父母该怎么办呢?如果能尽早预防、调理脾胃,通过注意生活方式,要改变小儿的体质不难!

脾是人的基础,属土,所以是根基,脾不好会直接影响其它器官。

小孩生下来,脾胃是第一个经受压力和考验的系统,所以也是第一个要巩固的系统,脾胃好了,其他系统才有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般调理得当,

1岁以后脾胃就基本长成。

2岁左右就可以承受各种压力了。

但大多数宝妈没有做到,宝宝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脾胃。前面说的那些症状,家长们通常用西医的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方法掩盖了脾虚的事实而延误了补脾时机。

延误补脾时机造成的后果,发育不好、脾虚易感冒、甚至咳嗽哮喘。

一般脾虚会在3个月到1岁期间表现明显,6个月以后是最佳的补脾时机。

不是所有小孩都真的脾虚,但小孩的脾胃都肯定先天稚嫩,很多孩子的脾胃是后天喂养不当导致脾虚再加上治疗不当(用抗生素),脾虚就加重了。

一般是小时候脾虚,之后总是感冒,再之后来习惯性咳嗽,诊断为哮喘,用了激素抗生素就真的终生哮喘。所以脾虚引发了几乎大部分问题。

脾虚的几个阶段

04

1.胎毒

刚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体里郁热,出生后表现为胎毒、如黄疸、鹅口疮等。这实际上是脾热引起的胎毒。

古代中医有拭口的传统,根据胎毒情况用甘草或黄连拭口,即用纱布蘸这些水给宝宝含。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会有胎毒,但有胎毒的宝宝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脾虚,伤了脾胃,造成发育缓慢。所以很多得过黄疸的宝宝后来容易长得慢。这是第一个脾虚的机会。

2.母乳不耐受

第二个是3个月左右,这时候因为食量增加,而且一些家长长期过量喂养,造成脾胃积劳成疾。也有因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也有饮食过分的原因。这时候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原因。看宝宝的舌苔都会白厚,因为脾胃积食了。这时候并没有问题,严重的问题是这时候处理不当造成的。多数宝宝这时候腹泻、湿疹、鹅口疮等问题,都因积食造成脾胃湿热导致。但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外用化学药品,或吃止泻药或当肠炎治甚至用了抗生素,这时候应当消积去湿热,药食同源调理脾胃的产品就可以解决,用去湿热的食物譬如薏米粥之类是可以去除湿热的,但尽量均衡一些。

3.积食

第三个脾虚的机会是添加辅食之后,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多,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这时候主要是帮助消化,身体需要更多的益生菌,脾胃主运化,所以只需要加强脾胃的动力。

3.暴饮暴食

第四个机会是1岁以后,宝宝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没有调养好,宝宝现在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虚,这时候导致脾虚的多数是看上去身体健康、食欲旺盛的宝宝。在这个阶段,这类宝宝容易表现出爱发烧,特别是表现为热症的发烧,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情况。这时候要注意的是控制饮食,及时发现积食情况。同时用药食同源的祛(寒热)湿毒食品可调理。这时候就可以用种秘做营养料理、粥或饮食来调理了,父母们要陪伴小儿健康快乐成长,就要引导宝贝们吃种秘。

这几种情形原理造成的脾胃虚弱同样适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都可以用种秘营养料理、煲粥、饮食调理。

积食引起的症状

05

脾胃是一个系统,脾为藏,胃为腑,可以理解为,脾是炉子、胃是锅。脾胃麻烦多,调养最重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脾胃也包括肠道,而且脾胃并不是解剖所说的器官,是一个功能系统,脾胃肠是更大范畴的功能性系统,这个系统并不仅仅在肚子里,它遍布全身,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问题都出于脾胃。

所有前面说的问题,都需要以健脾为基础。

基本的小儿健脾方法

基础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早纳五谷、多用杂粮。

以前的观念喜欢撑胖小孩,认为这样才健康,实际上这是在伤害脾胃,留下后患。小孩的身体要慢慢调养,让脾胃逐渐适应。

基本的方法是食疗和合理喂养,食疗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山药、大米、胡萝卜粥,主要是山药,健脾、固肠、补气,而且常吃无妨,另外它生于土,也可以润土,对于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调理。

如果脾虚严重,可以用健脾醒脾的种秘营养粥

种秘富含植物性调理因子,用于小儿积食引起的各种症状,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迅速消积,可用于应急,如积食发烧,腹胀,惊吓,疳积(疳积就是严重的积食)等情况。种秘的健脾补脾功效,可以说是一吃就见效,针对脾虚造成的厌食、腹泻、盗汗、睡觉不安等情况,因为它有补血补气的作用,也可以治疗脾虚造成的便秘。

小儿脾虚的症状

06

按照出生顺序,脾虚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问题是1、脾热,2、脾寒,3、脾湿。或者脾热脾寒脾湿三种情况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引发各种症状。

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

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脾到肺的升化失常。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人类都适用。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

一般婴儿宝宝不会脾寒。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在吃饭前喝。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大便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的脾胃虚弱,可以得出各种毛病。幼儿、儿童、青少年都可以用种秘营养粥或种秘营养料理、烘焙、饮食调理!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黄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舌苔黄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黄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身体弱的小孩一样可能脾热,但这种脾热根在阴虚,而不是脾虚。多数因为久病伤津、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而应当以滋阴生津为主。舌苔裂开,当然是大旱之象,脾热不湿,但还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觉就不一样。阴虚造成的热和脾热不同在于脾热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兴奋过度,相对而言阴虚的小孩萎靡不振,无论阴虚还是脾热,调理方法就是要让脾胃生津。阴虚的小孩是虚火上浮,一般表现为烦躁娇气,实热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烦躁气盛,甚至大喊大叫。嘴周围长泡,多数是脾热。脾热,毒气上升,从口而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5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