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是由于孩子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异常,使钙不能正常沉积于骨骼的生长部位,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该病虽不直接危及儿童生命,但因发病缓慢,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且会引起骨骼畸形,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积极的防治。
一、小儿为什么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为食物,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婴儿由于所进食物种类少,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的量不足;二是自身合成,人类皮肤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能自身合成维生素D,小儿年龄越小,在户外接触紫外线的机会越少,故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也不足。此外,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维生素D的量相对较多;因此小儿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二、佝偻病有哪些表现
早期的表现主要是睡眠不稳,易惊醒,夜间哭闹,多汗(与温度无关),枕秃;以后逐渐出现方颅,肋骨下缘外翻,肋骨串珠,鸡胸,严重者出现腿的弯曲变形而形成O型腿或X型腿。出牙、坐立、走路、说话均晚于正常小儿。
三、佝偻病的防治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
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尽量采用母奶喂养
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3、多晒太阳
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4、及时添加维生素D
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定期带孩子到儿童保健机构进行体检,根据症状、体征及骨密度、血检或摄片等辅助检查,早期发现佝偻病患儿,并根据病情进行正规治疗,尽量减少该病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邓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