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采访:李一凡摄制:何军强)
北京时间记者李一凡
发自北京密云
编辑戴熙婷
29岁的赵晓翠,一个患有先天性低磷佝偻病的女孩。无法下地走路,但她每天还是会对着镜子仔细地描眉化妆。
依靠编珠手工艺,她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成为了村里“励志创业互助小组”的带头人。
从沿街摆摊到开店创业,她用了5年时间。期间,她收获了爱情,更收获了自信。
“给顾客带来需求,卖出去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晓翠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命运对我还是挺好的。”
晓翠爱美,出门前都会精心化妆。图/何军强孤独的童年
6日上午,北京密云日尚小商品城年后开张。
丰凯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妻子晓翠,小步加急,边招呼熟人边奔向自家六平米门店。
“不好意思,让您等久了。”晓翠忙不迭地招呼门外一位中年男子。
10分钟前,晓翠在家里接到顾客电话,来不及洗漱,攥了管口红,急忙让丈夫把她推来开店。
前一晚,她熬夜赶单编织的“发财树”,如期交至客人手中。她告诉北京时间记者,春节生意最好,月售余元,“平时销路一般,每月就一两千元”。
年,晓翠出生于大城子镇张泉村,一个位于密云主城区东北部的山村。
晓翠的母亲刘叔英天生患有低磷性佝偻病,该病具有遗传性,晓翠及姐姐还有姐姐生育的儿子,均患此病。
因佝偻病导致骨骼畸形,晓翠和母亲都无法正常行走。
“家里穷得叮当响。”晓翠说,“出生一年后,我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扶墙行走,后来吃了1年多的药也停了,还是没钱。”
母亲刘叔英无比悔恨,“如果当时坚持买药,翠儿兴许现在能走路,过得不会这么艰难”。
12岁前,晓翠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去上学,只能等姐姐周末回来,教我识字”。
无法行走的童年,注定是孤独的。渐渐懂事后,晓翠害怕见人。
随着慢慢长大,晓翠接受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跟着母亲学缝鞋垫,“我每次提上学,我妈都哭,后来也就不提了,跟着她做些散活儿”。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晓翠会研发很多新品。图/何军强学编珠养家
晓翠接触编珠源于父亲的病逝。
由于母亲残疾,赵父挑着家里的大梁,带着一家人“踉跄行走”,直到被癌症击垮的最后一刻,“借了3万外债,对我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最后也没医好”。
“父亲病逝那年,我和我妈哭得挺惨的,生活一团糟,接近奔溃的状态,没了依靠。”
经过两三天,晓翠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个家里只能靠我了”。
父亲去世后,姐夫希望晓翠母女俩上敬老院,姐姐因此不满,导致两人离婚。
从此,每逢初二和初八,母女三人就拿着秀好的鞋垫,到镇上集市卖。“刺绣、毛线勾的衣物,都弄过,但都卖着不好。”
年偶然的机会,赵晓翠得知大兴区残疾人基地免费教授布艺,在培训中心,她接触到了编珠,从此“新世界”的大门朝她打开。
要想让妈妈和姐姐过上好生活,就得到客流量大的地方去。
年,晓翠母女三人来到城里,以元/月租下一间19平米大的车库,开始了沿街摆摊的生活。
“初到城里挺害怕的,挺迷茫,就害怕自己不能成功。”晓翠渴望成功,不想再回山里边了。
一开始销量并不太好,晓翠出门无法自己上厕所,只能靠不喝水,不吃东西。妈妈心疼女儿,劝晓翠别干。
“多辛苦啊,咱们靠低保,虽然生活不好,但是咱们也饿不死,回家吧。”妈妈劝。
“再让我坚持吧。”晓翠对妈妈说,“人活着不都是那样嘛,没有苦哪儿有甜呢。”
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晓翠买回专业书籍,对着图解尝试编织,“最早研究一个新样式,得研究十多天,然后你编错还得拆,拆10多次,有时研究到凌晨一两点”。
自此,晓翠的创业慢慢步入了正轨,还邂逅了生命的“另一半”。
如今,一家五口住在密云城区一间19平米的车库中。图/何军强“我还有双手”
年,晓翠结识了比她年长6岁、左目无视力的丰凯。丰凯向记者回忆,5年前,一个余人的残疾者QQ群里,一次群聊后,晓翠主动添加了他。
“聊了一年多,年底才鼓足勇气见面。”
那天,他借了双黑皮鞋,换乘地铁、快车,两小时后在密云与晓翠匆匆见了一面。
“我们不算一见钟情,”丰凯坦言,“情况比想象中差很多,回来途中,晓翠打来问平安电话,那一刻我认定她了,善良”。
接下来的一年中,两人感情逐渐升温,丰凯决定辞掉工作,专心照顾晓翠,并最终于年11月,走进婚姻的殿堂。
晓翠说,“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好的男人,觉得命运对我还是挺公平的。”
夫妻俩根据时节创新产品,销路宽后,在当地渐具名气。
年,他们以每月余元价格,结束了摆摊生涯。
去年,在张泉村第一书记的倡议下,赵晓翠还在村里成立了励志创业互助小组,业余时间帮助村里的残疾人学手艺。目前,互助小组有20多名残疾人。
“慢慢教呗,就不能着急,一有时间我就回村里教他们。”晓翠说,“我就是残疾,也希望他们能从自卑里走出来,自己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有肢体残疾,也有智力,慢慢教,不能急,我这儿断货,就请他们帮加工,做些串珠制品,然后分给他们手工费,我想把这种模式推进,帮助更多残疾人。”
未来,晓翠还想开家网店,并在经济稳定时领养一个孩子。
“有我姐那样例子在前边,不敢要孩子。”晓翠说,遗传性的恐惧抹杀掉她对于孩子的幻想。
但她对现在生活很满意,“命运对我还挺好的,因为还有双手”。
(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