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佝偻病的预防及调理葆婴珊珊妈分享

每天分享最经典的育儿、亲子、孕婴、健康(0-岁)、创业知识等!上方的“爱心育儿亲子健康创业”,再点击”“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

长按加珊珊妈

孩子佝偻病的预防及调理(葆婴珊珊妈分享)

在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以致骨骼发生病变。维生素D缺乏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应积极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

1.初期

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骨骼改变不明显,可有病理性颅骨软化。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

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骨骼改变可见颅骨软化(6个月内婴儿),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体征。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或杯口状,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骨骺软骨加宽。

3.恢复期

初期或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血25-(OH)D逐渐恢复正常。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

4.后遗症

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

摘自: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

预防及治疗

1.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钙的利用率较高,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佝偻病较少。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用配方奶粉喂养。

3.多食其他含钙丰富的食品,有乳糖不耐或牛奶过敏(β-乳球蛋白为致敏原)的患儿为防止缺钙,应多摄入海产品、含草酸少的蔬菜等,必要时适当补充含钙制剂。

4.多晒太阳是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改善骨质代谢和预防佝偻病的最简单、有效、廉价的措施,要让小儿平均每天的户外时间不要低于1个小时。夏天不要暴晒,可早晚到户外活动或在树荫下活动。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

5.12个月以下的婴儿,无论喂养方式如何,补充IU/d(10μg)剂量的维生素D可足以预防佝偻病。12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通过饮食和/或营养素补充剂来达到维生素D的需求,至少IU/d(15μg)。

6.治疗维生素D最小剂量为IU/d(50μg)至少持续3个月;钙mg/d,无论是饮食摄入还是使用补充剂,应和维生素D常规联用。佝偻病维生素D治疗剂量表,如下:

注:*摘自《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预防与管理全球共识建议》

宝宝得了佝偻病怎么护理

 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婴幼儿佝偻病是一种多发病,以3?18月小儿为常见,北方多于南方,冬春季多于秋季。

病因

  日光照晒不足,喂养不当,小儿生长相对快,胎儿期维生素D储备不足和慢性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以及肝胆道疾患。

  临床表现

  佝偻病的早期,由于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易激惹、夜惊、夜哭、多汗、烦躁、食欲减退,部分婴儿可有低钙性手足搐搦、喉痉挛甚或惊厥。此时可稍现枕秃、颅骨软化及肋串珠改变。

  佝偻病激期时,患儿血钙、磷显著下降,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从而引起甲状旁腺调节,使血钙代偿性增高及磷从尿中大量排出,致使原有骨质发生溶钙而“软化”。此阶段可见明显串珠、郝氏沟、手镯,长骨溶钙出现“O”型或“X”型腿,扁骨异常而有颅骨软化—乒乓球感,枕秃、方颅、囟门闭合延迟,亦可有脊柱后突和侧突。此外,尚有血、尿和X线片等的改变。以上症状和体征经过治疗后可减轻或部分消失,称为恢复期。

  佝偻病严重时,不仅会发生骨骼畸形,还会有生长发育停滞,贫血,免疫抗病力下降,患病迁延不愈,病死率高。此外,智能发展通常落后于同龄正常儿。

预防及膳食调理

  在胎龄3个月时,胎儿的骨骼系统开始发育并形成乳齿,此阶段需要维生素D。

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长,需要更多维生素D。如果此时孕妇缺乏维生素D,胎儿在出生时就会有(先天性)佝偻病。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新生儿中先天性佝偻病患病率为16.4%。因此,孕妇自妊娠开始就应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妊娠中期及晚期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每日国际单位。研究提示,孕28周时,一次性为孕妇补充10万?2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婴儿先天性佝偻病。

  胎儿出生后应尽早(生后半小时内)开奶,吸吮乳房愈频繁,乳汁分泌愈多。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虽低,但比牛奶高,其中的钙磷比例(约2∶1)利于婴儿吸收。但从绝对量看,母乳中维生素D和钙的含量并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从其他途径获得补充以使其得到满足。

  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在生后第三周就可以开始户外活动了,为保护婴儿免于着凉,可在不直接曝晒太阳的情况下让婴儿露出小脸和双手,每次5~10分钟。待婴儿满月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后,可适当延长其在户外的时间,通常每隔3~5天延长五六分钟,直到每次半小时,每日两次。对较大婴儿来说,夏季在户外停留时,一般可戴小帽以保护头部不直接曝晒于日光下,而身体其他部位可分别依据气温情况完全曝晒于日光下。这样直接晒太阳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每次5~10分钟,待婴儿适应后,逐渐延长至半小时左右。月龄较小的婴儿也可以在树荫、屋檐下或开窗的室内间接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

  蛋黄、奶油、肝类、谷类及蔬菜中虽然含有维生素D,但含量低,不能满足小儿需要。但若能及时添加辅食使小儿养成进食习惯,则既能补充日光照射的不足,又有利于减少小儿的药物服用量。

  新生儿出生后两周起即可添加维生素D,每日国际单位(用浓维生素AD滴剂时,按每克30滴计,两天共5滴即够),直至婴儿18个月。对低出生体重儿可于生后一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日国际单位,直至两岁为止。在北方冬春季节,应给3~6岁小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严重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应遵照医生意见,不宜自行加大剂量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D以免造成急性或慢性婴幼儿维生素D中毒。如能晒太阳及摄食所需量的维生素D,在母乳量充足情况下,半岁以内婴儿不必另行添加钙剂。如食物中钙含量不足或婴儿为低出生体重儿,则可口服钙片以补充摄入量的不足,按元素钙计量每日毫克即可。鉴于各种钙类制剂的吸收率一般在30%左右,因此作为长期添加的营养素,碳酸钙制剂可供选用,它含钙率高、来源充裕、经济、安全、实用。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我是一名营养师,我更是一位妈妈,因此致力于培养懂营养、教养、培养的三养妈妈,庞大的育儿资料库,助你轻松应对育儿过程中一切问题,是我的梦想!

欢迎加为好友,即可通过QQ空间,学习和交流育儿、营养、早教、创业

  孝敬父母不能等!

子女教育不能等!

身体健康不能等!

加入葆婴!

让我们成为父母的骄傲!

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榜样!

 创业+育儿+健康请咨询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h/1977.html